從五年級開始,就有很多孩子就開始確定自己的目標學校了?床顺燥,量體裁衣,如何選擇一所孩子合適的學校呢?我想至少要考慮好四個因素:
1.學校實力的決定因素:生源質量
判斷一所學校優劣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生源質量。初中生正值青春期,受環境影響最大,所以才會有“小學看家長,初中看同學,高中看老師”之說。選擇初中,不僅僅是為了師資、成績等因素,更多的是選孩子三年同行的伙伴,還有那學校的學風和校風,因為在學校能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。
2.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:上學距離
個人認為孩子在上學路途上所花費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(單程,不論是走路還是坐車),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課業壓力也最大,如果路程時間太長,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休息,這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會非常痛苦,而且最關鍵的是一下子還要堅持三年!
3.明確高中的出路:本校高中or其他學校
選擇初中時,眼光必須放長遠些,要考慮到高中的出路。一般來看,在確定初中的時候,高中也要好好想想了。我就有個朋友,一路從楓樹山小學到雅禮實驗再到雅禮中學,全程家長都沒有想過擇校的事情。
所以明確高中還是比較重要的事,不僅僅是集團內有各種優惠、情感等因素,更重要的是目標明確,將來可以少費很多的心思。明確高中,再來選擇初中,可能也更能確定目標學校。
4.不要為了擇校而擇校
每年都看到好多家長,跟風似的去擇校。有些家長帶著孩子不斷的沖刺各類民校,拿了好多張門票,最后還是只能去一所;還有些家長,看到朋友家孩子去報民校,也跟著一起去,拿了門票,最后又選擇了身邊的配套公辦;甚至有家長,進入初中后,才醒悟過來,放棄離家距離只有幾分鐘的學校,花費大量學費來到民校,這差距真的有那么大,值得如此去擇嗎?
每一個想擇校的家長,都應該先捫心自問,我家孩子目前能上什么初中,我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擇校,擇校能達到的目標是什么?把整幾個問題先想清楚,再確定1-2所目標學校,全力沖刺即可。